该校校长张桂芝表示★,这一喜人变化得益于市区教委、市场监管局新学期实施的“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试点项目★,在这一新模式指导下★★,原本受空间所困的学校,可以将原来的粗加工间改为餐具洗消间★,既解决了学生自带餐具的问题★,又减少了学校食品安全的风险。
一份校园餐,从田间地头端上学校餐桌,这个过程中食品安全始终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而这其中,食品原材料采购则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为此,建立大宗食材统一采购平台、统一采购标准和机制,成为广大中小学提高校园餐安全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餐费入口率的热切期盼★★★。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北京创新推动★★★“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在东城区校尉胡同小学、体育馆路小学★★★,西城区厂桥小学北校区先行试点,统筹区内空间资源★★,由中央厨房负责食材集中采购、食材预处理★、冷链配送等环节。微厨房则设置在学校内,对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进行烹饪加工和配餐★,解决城区学校空间制约问题。试点经验还将逐步推广。同时★★,也推动企业自我革新,探索推进校园餐行业运营模式集约化改革。
今年1月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营养工作改革方案》明确★★,北京将试点推行通过区域性自建平台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建立完善食品原材料标准体系,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核★★★,为学校提供高效★★★、安全、透明★、优质的食材供应服务。
记者了解到,开学前★,学校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学生营养餐协会指导帮助下,共推出了50道创新菜品,制定推行学生喜爱和营养健康兼顾的食谱库,打造食育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在烹饪技术上,新菜品也有升级。“除了传统的蒸、炒、炖等等传统的技法之外,我们还引入了烤、焗★★、照烧等新工艺,我们要让营养餐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严旭阳表示,在研发中还特别注重食材的颜色搭配以及菜品的感官形状设计,充分提高营养餐呈现的美感,让同学们在快乐之中享受营养餐。此外,现代智能厨房设备的引入为营养餐的标准化落地★、提高出餐效率提供了保障。
芦笋百合爆虾球★★★、新西兰黑椒牛排、清蒸雪菜芽龙利鱼★★、蜂蜜蒜香烤鸡腿配空心粉……2月17日北京全市开启春季新学期第一日★★★,海淀实验中学初中部的1200余名学生的校园餐菜单正式“上新★★★”。记者了解到★★,新学期,为了让学生们吃得好、吃得饱,中小学校不断改善提升食堂硬件条件,试点全新的供餐模式★★★,并创新菜品样式。
“从这个学期起,北京市推动大宗食材集采平台建设工作,引导学校自营和承包食堂实行大宗食材集中采购★,探索建立完善区域性大宗食材采购平台★。★”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菜品升级★★★,如何控制餐食价格★★★?林伟明表示,该校食堂为自办食堂、成本独立核算★★★,同时借助于海淀推行的大宗采购,可以在保证食材安全的同时★★,让价格更加低廉★,★★“比如一份牛排套餐是25元★★★,学生平均的就餐水平在18元左右。★”记者注意到,针对食量较大的同学,该校食堂也明确可以在规定的窗口加半荤菜和素菜,“主食米饭和汤也都免费★★。”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严旭阳介绍,团队在研发新菜品的时候综合考虑了中小学生的餐饮口味,在食材的选择上注重丰富多样★★,“美味首先来自于食材,我们充分利用了传统的、现代的各种食材★★★、辅料★、调味料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味觉组合,让学生营养餐变得好吃。★★”
开学第一天★★,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的学生们无需再像往常一样自带餐具去上学了★★。
“开学第一周,学校每天会推出10个新菜式★★,丰富学生的选择★★。★★★”海淀实验中学校长林伟明介绍★★★,餐厅内共有14个售卖档口★★★,1至3档口为原有的盖饭和套餐档口,9至12档口为面点和小吃窗口★★,另有两个清线档口则是新式菜品“知味”新菜售卖档口。
中午11点40分★,在海淀实验中学初中部的食堂里★★,学生们拿着餐盘陆续排队。初三年级学生田敬旖和李欣桦每人端着一份牛排套餐,吴林轩选择的是芦笋百合爆虾球套餐★。“好吃”“第一时间抢的★★”“新菜品都很好,先尝试下牛排★”……三名学生都为新菜品点赞。
记者了解到,2023年9月起★,海淀全区启动校园食品大宗采购★★。2023年年底前★★★,海淀区实现了所有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全部纳入校园食品大宗采购的目标。截至目前,海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含社区办园点)的食材采购100%纳入大宗采购。
作为此次新菜品样式的试点学校,海淀实验中学在开学前就完成了厨师培训和菜品试做。“新菜品也比较受欢迎★★,第一天学生们就预定了600多份★★★。★”严旭阳表示,开学第一周结束后,菜品研发方还将收集学生的用餐偏好和建议★★,对菜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